煤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2:56:43

煤主要是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时代形成的(各个地方不尽相同)。形成煤要满足3个地质条件:
1.给成煤提供物质来源:有大量植物生长、堆积。
2.地质条件:地壳运动,在氧化还原的条件下。
3.地质环境:滨海相或湖泊相(深海相是形成石灰岩的)。
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时代期间,地球上生长着大量植物,给生成煤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地壳运动,地层下降于滨海相或湖泊相,由机械搬运快速沉积覆盖,(在煤层的顶部,经常有砂岩覆盖,叫顶板砂岩)在氧化还原的地质作用下,植物不腐烂而变成煤。

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盖了大片土地,包括菌类、蕨类、 灌木、乔木等植物。但在不同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
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 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 地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
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还原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因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我们常称它们为化石燃料,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人类应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化石燃料。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

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