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为什么念成“一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4:47:32

来历如下∶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可以吃光一石粟。这里,“石”是粟的计量单位,读dàn。
石,这里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现在粮食都称重量,古代是用斗量的。

“石”还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担,也是重量单位。但是担和石(dàn)是不同的。还有个“司马担”。你要到香港买金首饰,说的两、钱、分,就是司马制的两钱分。

在词典中,“石”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HI[35],另一个就是DAN[51]了。
其中,后者的解释是,计量单位,一石就是十斗。但后面有个括号:(古书中念SHI[35])。但,现在大家大多读第一个读音。

通假字 石通担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石[dàn] ,古代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一百市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