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很重要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15:22

自打中国玩起了“一胞胎”的政策,这独生子女的课外教育就开始邪乎起来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数学外语,无所不学,就连那烟花女子的琴、棋、书、画,一时间也都成了小孩子们课余必修的功课。到了周末,那真是爷爷陪,姥姥抱,爸爸、妈妈身边捎(读哨音,意指驴马稍微向后倒退),全家老小前呼后拥,朝着补习学校奔去。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看着这些在补习学校里瞎耽误工夫的凤丫头龙崽子们,可怜的却是天下父母这份盼子打洞的心情。

纵观世界,大师无数,究其打洞大业,都是无师自通,自我修行,并不在乎你家祖坟上到底有几棵蒿子,也不在乎你家父母有份什么样的心情,要不怎么叫天才呢。有例为证:

说是我朋友有个三岁的仔,由于父母整天为生计忙碌,无暇照顾,故与姥姥同住。祖孙二人整天在狭小的单元房里大眼儿瞪着小眼儿,把个三岁的孩童活生生地憋出无数寂寞的心情来。无聊之中,孩子的天才火花终于得以闪现了。一天,趁着老太婆在厨房洗菜的工夫,人小鬼大的孩子悄默寂儿地把房门打开,为姥姥制造出一个胜利大逃亡的现场,然后溜进了衣橱,静等那开心时刻的到来。老太太从厨房出来,突然不见了外孙的踪影,看着大敞的房门,老人立马儿急了眼,蹬着一副三寸小脚,急匆匆地从五楼追将下去。眼瞅着静悄悄的楼群之中没有了私奔的外孙,欲哭无泪的老太太又倒着气地杀回五楼,进到屋来,昏花的老眼之下,只见那外孙神气活现地端坐沙发椅上,还拿着国家领导人的派头,正咧着嘴得意忘形呢。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之大的手笔,可见前途无量。

我家邻居有个两岁的仔,乖巧之极,整天不言不语,不动不闹。大人聊天,他就呆坐一旁,从不哼哈,只有一双眼睛闪烁着精灵般的光芒,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他的小脑袋瓜儿里正在思考着什么样的国家大事。他妈妈整天发愁,一个男孩怎么弄成个丫头脾气。过了三岁,父母觉得他确实有毛病了,要不,怎么连个整句子也说不利落。可谁曾想,就这么根蔫黄瓜,四岁的一天居然灵魂出壳了,整天阶见谁侃谁,上至七老八十的婆婆妈妈,下至二、三岁的小屁孩儿,一时间都成了他侃山的朋友,见什么人,唠什么嗑儿,侃的是昏天黑地,一发还不可收拾。到了六岁上,他居然敢给八、九岁的孩子补习功课,把个从不读书看报的父母惊了个目瞪口呆,真不知道他的能耐从何而来。改革开放了,孩子的叔叔们开始倒腾点儿电脑生意,狭小的房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