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解读《醋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04:27
请求解读契诃夫《醋栗》

原文出自: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qkf/q18.html

拒绝平庸

如今,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品尝时新水果已是平常。有一天,与几位好友酣畅淋漓地大啖美食之后,从果盘里拣起一颗紫色葡萄,就在送入口中的时候,冷不防想起了《醋栗》。是契诃夫的《醋栗》。

醋栗是一种浆果,即使成熟也会酸倒大牙,加工为果酱或酒才成美味。契诃夫描写一位贵族在庄园的隐居生活中失去了昔日所有的创造力,终日裹着一件旧睡袍,邋遢,发胖,对着一盘刚摘下的醋栗像猪一般幸福地眯起眼睛,然后贪婪地吞吃。终生与庸俗作战的契诃夫在此将醋栗作为平庸生活的象征,正是平庸的生活摧残甚至扼杀了万尼亚舅舅、特里勃列夫、三姐妹等优秀人物的生命。契诃夫面对令他和俄罗斯知识分子窒息的平庸,常常绝望地询问:“怎么办?”

当我们站在世纪末尾回首往事时,会发现80前“五四”运动的先贤们已将契诃夫式的怎么办化为行动,而我们走过的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我们是在历史的大动荡、大转折中成长的,而成长的过程却不尽相同。在我们理应困惑的年龄,必然要问怎么办,然后进行人生的抉择。这显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是燃烧自己,让生命放射光芒,还是膨胀各种必须伤害他人才能满足的欲望,或是在灰色的无边无际的平庸中消蚀掉一切。记得在某些酸文假醋的港台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挺有代表性:“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这不过是歌星在搔首弄姿罢了,他要甘于平淡也不会歌坛影坛地紧忙活,但其宣扬的市侩哲学却被大批内地青年接受。

所谓平淡的含义是什么?不敢深说,但却知道,我们享用的一切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从电灯到电脑,从火车到飞机等等,都是由不甘于平淡的优秀人物创造出来的。如果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人类社会便无法向前发展。平淡也许是一种借口,想当年,中国文人大都有隐士情结,一遇到大灾小祸,便动隐居念头,看起来似乎风雅得很,其实是在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至今仍然传递着平庸平淡的“圆”的观念,使中国历史呈现板结状态,是在“五四”运动的伟人们的撞击下才开始松动。他们重新建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或说新秩序,人文精神首次照耀中华大地,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人而非奴才。他们对于传统的反叛可谓彻底。记得鲁迅先生向封建礼教宣战的道道檄文中,《青年必读书》一文中竟公然劝青年“少读,或者竟不读中国书”。而陈独秀独有的思想激进又宁折不弯的刚烈,像一面鲜明的人性的大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