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各种故事,还有诗歌,其他国家的过年方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2:21:49
快啊,急用,谢谢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节日,是东亚许多地区传统上庆祝新的一年的节日。并为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朝鲜、韩国、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但口头上多称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农历新年则称为“元旦”,意即一年的头一天。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阴历改以阳历纪年,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后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性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写“过元旦”。“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之后。
传统上,每个农历年都有一只动物作为当年象征,称为十二生肖。正月的一些日子亦有不同的别称: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榖日。

起源: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一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不同时期春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夏朝为岁首;商朝为四季大祀中的冬祀。也有说古代所谓“春节”,意思是春天的节序,曾经还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有时也泛指整个春季。汉武帝时推行太阳历,才明确规定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

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