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危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3:40:43
我们生物书上将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在原代培养到10代左右是会遇第一次"危机",大部分细胞死亡,剩下的形成细胞株,到40~50代是又遇一次"危机",大部分细胞死亡,剩下的发生癌变,无限传代. 是什么导致了这两次危机?为什么都会有小部分细胞存活下来?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分为原代细胞与传代细胞。原代细胞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将第一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传代细胞。
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极少数细胞可渡过危机而传下去。
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可顺利地传40~50代次,并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的行为,把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一般当细胞株传至50代后又要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如有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细胞系。
细胞系的根本特点是染色体明显改变,一般呈亚二倍体或非整倍体。
---------------------------------------------------
原代细胞经培养传代或再培养后,便成为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其生命的期限并非是无限的。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细胞系在培养中能够存活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细胞来自何种动物种族及年龄。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培养,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可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恒河猴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传40代;鸡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培养中最多只有少数克隆能群体倍增30多次;而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寿命只有八代左右。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如培养的肝细胞或肾细胞,仅能传几代或几十代。此外,培养条件可能延迟衰老,寿命从50代延至150代。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习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