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泡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1:14:15
关于鱼泡的作用有些疑问。鱼如果只是通过扩张和收缩鱼泡的大小,如何能够改变鱼的密度。因为如果把鱼放在水中看的话,它的体积就是它的外壳所包围住的体积,而鱼泡是在鱼体内部,不论放大缩小对鱼的体积都没有影响(也就不能够改变鱼的密度)。除非认为鱼体内充满水,这可以解释清楚。但不知道事实是不是这样,因为那鱼泡和肠等东西联系着,总不至于鱼肚子内有那么多水吧?还有就是鱼从哪里弄那么多气来把鱼泡充起气来。水中有那么多气溶解么?
问得比较业余,见谅。谢谢
关键是我认为鱼泡体积的改变不会改变整个鱼的密度,因为鱼泡是在鱼内部。而鱼的体积就使他的外腔围出来的那部分。

六楼的用潜水艇来解释,我觉得是说不过去的。潜艇在吸入水的时候重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你总不能认为鱼是通过吸入气来导致体重的变化从而造成密度的变化吧。我觉得鱼泡膨胀的时候鱼腹的体积大概确实是有变化,只是我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我觉得密度的变化事实上是通过体积膨胀而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欢迎大家讨论。因此其原因和潜水艇的不同。而且我觉得人在深吸一口气的时候得体积应该会和平常状态有一些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二楼的朋友说的人能漂浮的原因:) 另外 在下在是本科数学专业,对于密度应该还是比较明白的。

鱼泡的作用原先我也怀疑来着,后来我事实证明了,可以。
不知道你会不会游泳,其实我们的肺泡一样可以有这个功能的,当你把空气呼出的时候,人就会下沉,在不太深的水里,呼出气就可以趴在水底了,吸饱气的时候就能浮在水面上,后者平躺着,如果你技术还行的话。人呼气和吸气从外表上看来,体积也没有相差多少大吧?

我明白你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你认为鱼本身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就没有变是吧,你好好想一想,潜水艇的体积也不会变,但可以通过吸水的排水来实现改变密度,为什么?潜艇吸水,体积没变,但重量增加了,所以密度提高,排水时体积也没变,但以前存水的地方变成了空气,船体重量变轻,所以密度变小。说白了你还没有弄清密度是什么东西,密度简单地说就是重量与体积的比值。

鱼泡是和肺相连的,鱼用腮呼吸水中的氧气,空气进入肺,鱼泡辅助肺呼吸
明白?

1、接轨
如今“接轨”成了涨价的代名词,只要一提这个词准没好事儿。今天油价要接轨、明天费税要接轨,总之,要是比国外价格低的都在嚷嚷“接轨”,我就纳了闷了,福利待遇、人均收入、汽车价格怎么就他哈哈不“接轨”?看来“接轨”一词就像蚊子吸血前的嗡鸣,随之而来的便是纳税人的艰辛和付出。

2、GDP
今年GDP翻了几番、明年GDP又增长了几倍,喜讯一个接一个似乎从未间断过。可翻来翻去,该下岗的还是下岗、该上不起学的还是上不了、该看不起病的也还是看不起,这样的“鸡的屁”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吗?与此同时,房价、物价、税收倒似乎与“鸡的屁”保持同步,政府官员的官位也随著“鸡的屁”的上扬而不断攀升,于是终于明白了:原来“鸡的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国计民生,而是官员们加官进爵的敲门砖。

3、螺旋式上升
从逻辑上和物理上讲,螺旋和上升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所有的失败都跟螺旋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螺旋又跟上升联系在一起。于是进步的是在进步、失败的也是在上升,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中国所有的改革都是成功的。

4、经济学家
古代打仗之前都要有巫师占卜、跳大神,如今的所谓经济学家就是这个角色。这些人高高在上地封闭在象牙塔里,装神弄鬼地玩弄著数字游戏,一会儿“据不完全统计”、一会儿“抽样调查表明”,最后再“宏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