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师交流少,害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46:16
你知道吗?我何尝不是在努力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但他却遥不可及,我好比是你家中金鱼缸里的一条小鱼,你时常把我捧在怀里,害怕我受一点伤害,但我却好不领情。你时常对我嘘寒问暖,我只是害羞一笑,这样,在我的撒娇中,你陪我度过美好而又难忘的初中时光。

每当我经历严寒,经历酷暑时,你再次将我捧起,给予母爱般呵护,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但我给予的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无任何其他回报。有时我也想我这样做是不是过分了点,毕竟她还是我的老师啊!她是我们的班主任,比较年轻。从初一和她认识的第一天起,她对我就特别关心,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然而,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与她交流很少,她时常主动找我谈话,但我却很少说话。我和她之间始终有一层隔阂,解也解不开。在此我只是想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自己心里的负担也就少了许多。

害羞是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交往过程中过多约束自已的言行、以及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有先天性,即气质性害羞,生来办事有一种胆怯心理。也有的是后天形成。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青少年在交往的过程中屡受挫折,失败,心灵遭受打击而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久而久之形成心理定势。但不管是气质性的,还是挫折性害羞,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是可以克服的,现在给你提几点建议:
(1)要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明确自已的优势,始终对自已说,我有自已的思想和认识,我有充分的理由能说服对方,只要认真了, 尽力了事情就可以办好。
(2)要克服过分的自我心理,说话办事都十分谨慎,唯恐自已的言行不对而被耻笑。要善于取长补短,即使自已说错了,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关键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在与他人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地学习和接受对方正确的意见或更合理地做法,经过多次的锻炼,自然就逐渐适应了,成熟了,说话办事就有力度了。
(3)养成昂首大步的习惯,径直迎着对方走过去,讲话时盯着对方,让他感到你的眼睛,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铿锵有力。
(4)在与人交谈时,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谈话,从而也让自已有一个酝酿话说的过程,讲话时尽量用一种从容不迫的语调表达自已的观点。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没有谁注意你的表情,你就可以尽量的大声说话,上台唱歌表演你就挑选最熟悉的歌,在中间时间上场,就不会因最先或最后上场造成紧张的心理。
(6)训练自已会用幽默来处理反对你的观点和意见,若出现尴尬的场面, 不妨自嘲,表现豁然的一面。
(7)接触人可先亲朋好友,后老师同学,再是陌生人,这也叫脱敏疗法, 在此期间一定能得到鼓励和支持。

把她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