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侵入岩和变质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2:57:18

1.侵入岩.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向地壳表层运移,并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地下0.5~1.5公里)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深成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和岩株。岩基是规模巨大的深成侵入岩体,一般出露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常产于褶皱带的核部,岩基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以花岗岩类最为常见。岩株是出露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岩体,一般认为岩株是岩基的分支部分,多由中酸性岩组成。深成侵入岩多具全晶质等粒中—粗粒结构。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床、岩盘、岩盆、岩墙和岩脉等。岩床是流动性较大的岩浆顺着岩层层理侵入而形成的板状岩体,多由基性岩构成。岩盘又称岩盖,是顺岩层侵入的底部平坦、顶部拱起的穹状侵入岩体,多由中、酸性岩构成。岩盆是岩层之间中间下凹的盆状侵入岩体。岩墙又称岩脉,是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侵入岩体。浅成岩多具粒状或斑状结构。常见的深成侵入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常见的浅成侵入岩有辉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等。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改造型侵入岩。母岩物质来自经剪切重熔后的局部浅层地壳,沿着印支期褶皱核部或大断裂带侵入,一般为中、深成侵入相。岩石以铝过饱和系列为主,有钾钠比高、氧化指标低的特征。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90~400℃。岩石具花岗结构,晚期还出现斑状结构,矿物属低温结晶序列,成岩温度700℃。以临安顺溪花岗岩、河桥花岗岩、萧山道林山钾长花岗岩为代表。

同熔型侵入岩。由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或陆陆碰撞,使深部地壳熔融岩浆上升凝固而成。侵入体定位较浅,有高温结晶序列及斑状结构的特点。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60~475℃,成岩温度970一1143℃。这类岩体与同期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常受火山构造控制。以桐庐横村埠花岗闪长岩、天目山花岗闪长斑岩、富阳里山花岗岩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