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农历是怎样计算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0:15:37
为什么有的一个月是30天,有的又是29天,有的年yun这个月,有的年又yun那个月?请高手详细说明。不好意思,yun月的yun打不出来!

“闰月”是“run”而非“lun”,难怪你会打不出来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我国现在用的是公历,为了适应农村习惯的需要,在某种场合同时也使用
“农历”(也称夏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
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回归年,365.2422天),相差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
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夏至日和冬至日:在18年里会颠三倒四
地出现在各个月份里,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
为了使这种历法能适应季节变化的周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
分的阴历——阴阳历。
所谓农历,是由于我国农民曾经长期根据阴阳历所附载的24气进行农业生
产,24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阳历,通过闰月将每个气同各个月一一对应起来,
使阴阳历比较能够确切地反映季节变化。
农历一个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了使时间完整,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
天,一年12个月,合计354天,同公历一年相差11天。因此,每隔3年,有时
在2年中要增加一个月,这就是“闰月”。
农历没有固定的节气日期,没有公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