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府为何设在淮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05:33:59

楚州漕运总督衙门遗址,已经开辟为漕督衙门广场,为运河之都淮安,添上浓墨重彩一笔。历史上漕督衙门究竟做些什么事?什么样官员来充任这一要职?漕督何以设于淮安?
  漕运总督一职的设置,与京杭运河南北贯通有着密切关系。历史上的运河,宋代走的是南道,即自淮安起,由沙河入磨盘口逆淮而上,由汴河达开封;南宋期间因淮北失守,运道渐废,忽必烈主政期间,也曾开贾鲁河(在今河南境内),但不是为了航运,因为元朝建都北京,其东南贡粟,都由海运北上。到了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也无需开拓这条航道;明成祖的时候,从他的侄子朱允文手里夺得了皇位,开始暂都南京,但他曾经是燕王,北方有着他深厚的政治基础,从接位之日起,便计划迁都北京。
  自唐代开始,皇家贡赋大多来自东南诸省,那么,要保证京城上自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的供给,还有拱卫京城的军队,都要吃、穿,尤其是粮食供应;自古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军无粮草自散的说法,永乐帝也不例外,在他正式登基时,因陈瑄原是建文帝的水师统领,镇守南京江防,“燕兵至浦口,瑄以舟师迎降,成祖遂渡江。既即位,封平江伯,永乐元年(公元1413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是用其统领水师之长,可算是历史上第一任漕运总督。当时水运北京漕船有两条通道,一是沿元代路线,浮海北上,另一条是由长江进入仪征、瓜洲二口,沿古邗沟自淮安,翻坝入淮,再溯黄北上,绕道河南阳武,转陆路短驳至卫辉,再进入卫河,才能运达北京。
  陈瑄上任时,最初是以海运为主,也兼行阳武转驳运道;这两条漕运水路,几乎都存在着致命弱点:海运风险太大,不仅天有不测风云,还常遭海盗、倭寇袭击,漕船结队行驶,还要派兵护送;渡淮溯黄,盘驳、翻坝,人力牵挽,不仅损耗严重,而且黄河也并非安定的运道,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水浅阻滞,并不适宜漕船通航,“借黄行运”是不得已而为之。到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在山东境内开通了会通河,可以直达卫河。1412年“议罢海运,仍以平江伯陈瑄董漕运。”于是陈瑄在淮安,访故老,寻沙河故道,开清江浦,建新庄、清江等闸,避山阳湾黄险60里。自淮阴磨盘口到徐州一段,借道黄河,徐州以北,再逆古泗水进入会通河,不仅缩短了逆黄路程,还可减少阳武到卫辉这一段陆运环节,开京杭运河的先河。
  漕运总督职务的变迁。“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京畿都转运使,分司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