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童梦奇缘或爱,在路上的影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51:30

童梦奇缘 评论(一)

当从媒体上听说电影的卖点汇集于刘德华老年扮相时,我对《童梦》的第一影响便抱了很怀疑的态度。显然,几年前的《暗战》中我们已见过了刘爷爷会是个什么样子,更何况再通吃的天王巨星也不能凭一个妆容技巧让大家乖乖掏钱买票进影院。现在拿这个大做文章,十有八九就是心理有鬼,败絮其中。

今天本来是给新开的UME影城面子,上去一看,几小时内只有《童梦》剩余票。瞅瞅那海报制作的还不错,就狠心买了票子赌它一把。不过另我开心的是,《童梦》竟也没有那么容易得被我下着定义,偏偏在看死之即,反而很轻松地跳出了那八九成的机率。
本片的弱点是故事,孩子一夜内变为成人这实在是根老得不能再老的油条。如果导演只是把重心放在成为大人的孩子接受并享受这个过程,在2005年,这注定是失败的。于是《童梦》耍了点小聪明,在细节上把搞笑发扬光大,然后在你放松警惕时才带来电影最终的主旨。
先说喜剧成分,这绝对是电影的最大亮点。有点不像以往香港电影的作风,童梦的所有搞笑成分都非常有份量,丝毫没有烂俗的风气。刘德华在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成为大人时的表演由于几乎没有做作痕迹,那种眼神让影院满场群笑;接下来他仔细观察应采儿的耳洞时又被她误认为想接吻,女方遂闭上眼睛准备享受却被他关切地问到:“你想睡了吗?”应采儿呢,为了避嫌辞职不做老师,离开时的箱子里却装的都是藏在实验室的红酒。导演也还算心细,他会让小刘德华与后妈吵架时插上旁边弟弟被吓的嘴巴里留出的牛奶,会让老年刘德华与爸爸相拥时背后露出一只手的帕金森,他着重于每一个配角的面部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这样的娱乐,才会让观众发自内心地傻笑。
电影立意没有浮于表面,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第三者、父子情、离异家庭、中年男性和时光飞速的探讨,却又是点到即止,非常克制。没有在情节上故弄玄虚,交代不清,在最后甚至恰倒好处地抖出一个包袱。
一直被人当作狐狸精的可能是个容忍大度的女人,看似掌握三角恋主动权的校长背后又只有他自己才听得到的叹息。

更让我可喜的是,最后的结局也不是无趣的大团圆,老得不能再老的刘德华没有变回到原来的孩子,却换来了家庭的理解、责任和爱心。
电影需要诚意,像这样尊重观众智商的香港娱乐片,让时光在90分钟里丝毫走得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