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到底该不该上补习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4:26:09

不该

个人认为完全不应该,如果我有孩子,我会在十岁之前都给他自由让他玩。当然这也不是说就让孩子去“放羊”,应该把人生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和一些常识知识融汇在生活中,在这个年纪孩子肯定是上小学的,所以不用上补习班。在十岁之前要让孩子培养独立的性格和坚毅、诚实、勤劳、勇敢、锲而不舍、百折不屈等人类应该拥有的美德,因为再长大一点,在性格方面就已经形成习惯,是不好改了。个人认为这一时期品格培养更重要!

南方某市举办一次“神童”表演,几十个三四岁的孩子,在众多羡慕的目光中用钢琴演奏着莫扎特、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用画笔描绘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英语倾诉异国他乡的风情,至于能背诵几百首古诗,能认上千汉字,能计算几位数的加乘除,更是不在话下。武汉某公司老板吴先生日前同时为他的孩子请了6个家庭老师:一个游泳陪练、一个教象棋、一个教数学、一个外教教英语、一个教钢琴、一个教绘画。当有人问“孩子哪有时间做这么多事,学这么多课?”这位家长说:“我每天都把她的时间安排到‘时’或‘分’通常要学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近些年来,年轻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对孩子成长有利。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间,他更注重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里模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他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无以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的一种促进作用。这表明儿童的生长是受生理、心里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而产生逆反心里。

有些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超前教育和各种训练,本意是想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起点高,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是这种靠人为因素获得的优势,很可能只是一时的优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心理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在孩子进入小学四年级就逐渐丧失。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法国教育家卢棱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