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22:39:49
明英宗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尤其是与鞑靼和瓦剌的关系?

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初以应天为南京(今江苏南京市),以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北京。1398年建文帝即位,第二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帝位,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于北京(今北京市)。以此加强对北方诸族的控制。其后,历仁宗、宣宗、英宗。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师北伐瓦剌,兵败被俘,王即皇帝位,是为景帝。景帝任用兵部尚书于谦击败瓦剌,迎还英宗。英宗于1457年(景泰八年)复辟。其后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也有不少史家以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之年。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英宗正统8年,在太监王振的唆使下亲征也先未果反俘。皇帝被敌国俘虏历来都是不祥的征兆,但于谦沉着果断,拒绝投降,也拒绝迁都。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想当初大唐盛世之下,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时候,唐玄宗和唐僖宗早就逃的没影没踪了,但明朝前后三次面临北京被外蒙古围困的艰难场面,都没有一个皇帝是逃跑和迁都的。土木堡之变虽然明朝损失了50万精锐,但之后明朝还走过了200年,所以土木堡之变是打击,但不是转折,否则明朝不会走那么远。

明中期,明朝国力衰退,蒙古瓦剌部势力强大,曾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又进兵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