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03:22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材料中的"河"是指什么河?

2.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态度?你如何评价?

3.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此河”?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唐太宗说这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

2.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什么是“贞观之治”?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使唐朝政局为之一新,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其中的“盛世”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2.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盛世”局面的原因。

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这项制度在什么时期创立,又在什么时期得到完善?

2.这项制度产生了那些影响?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尺带珠丹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2.尺带珠丹因为什么与唐朝皇帝之间成为“舅宿亲”?

3.上述事件有什么意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是唐朝那位皇帝说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结合史实说明唐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1.京杭大运河
2.作者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运河确实造福了后世。
3.隋炀帝只是为了游江南才造河,不顾民众疾苦,就跟埃及造金字塔一样。

1.说明了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2.为了让朝廷的大臣们都要以老百姓着想。这样他的江山才能稳固。

1.贞观之治是贞观年间唐皇朝的盛世

1.盛世表现在老百姓丰衣足食,各民族和睦相处。
2.盛世是相对与以前的乱世而言的。武则天统治的周朝后期,动乱不断,唐玄宗统一了各纷争,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1.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2.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才,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录用方式,但也禁锢了人的思想

1.尺带珠丹(698—755) 唐时吐蕃第四代赞普

1.唐太宗说的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2.民族平等——录用少数民族人士为官
民族和谐——和亲

“河”指的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也有弊

隋初开皇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治阶级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的需要
满足统治者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