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3:44:59

不求甚解

发音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语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谈到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自己喜爱读书,不死啃书本字句钻牛角尖,而是着重领悟文中原意。每逢读到会心处,有了一点新的体会,便高兴得连吃饭也忘记了。
“不求甚解”原意是指读书只求领会文章要旨,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对工作马虎、对情况了解不深入。

在现代汉语里做贬义

读书只求了解其大意,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美谈。然而五柳先生读书的方法是否对头?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时至今日,仍然臧否不一,争论焦点则集中在对“不求甚解”的理解上。

一代学人邓拓在《杂文四则》中对不求甚解这样评析: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会意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后贯通,了解其意。

我颇同意此观点之提法,“不求甚解”就是既以读书为其好,又不执著于字句,乃至内容;若能会意,则融会贯通了。由此,我以为读书应有两个过程: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精于熟在后,期在会意。

那么这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是否就是不认真呢?不是。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以治学论之,当然要致力于学有所专的攻读和才有所长的培育。但就态度和方法而言:一是博览群书,广收信息以求见多识广,胸有全局,以避免踞于一隅,坐井观天;二是紧扣专长,务于精熟,以集中精力,早登高峰。此外,对于思想者而言,“不求甚解”相对于创造性也许是一种优点,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往往是在他接触了一种新观点,但又未被完全征服同化使其成为“信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