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的所有传染渠道都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53:29

结核是一种多途径传染病;
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都可以进入机体。
可致肺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皮肤结核,还可经淋巴或血流扩散,引起全身性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上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称为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小儿。此时,人体的反应性低,病灶局部反应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达到淋巴结。继发性肺结核一般发生在普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免疫和过敏反应。病灶多位于肺尖附近,细菌一般不播及局部淋巴结,也较少引进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形成空洞。这些都与原发性肺结核有所不同。
现将从感染结核菌到肺结核形成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几种常见临床类型分别阐述如下。应当指出,大多数病变可从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吸收消散或硬结钙化,尤其在合理应用化学治疗后更易愈合。只有少数病人因抵抗力弱,治疗又不适当,病变方逐步进展加重。
一、原发型肺结核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感染的绳索核菌在肺部形成渗出性炎性病灶,多发生在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肺通气较大的部位),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原发病灶和淋巴结都可发生干酷样坏死,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症。原发型肺结核大多发生于儿童,也可见于远山区、农村初次进入城市的成人。症状多轻微而短暂,可类似感冒,有微热、咳嗽、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数周好转。X线可见肺部原发灶,淋马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绝大多数患病儿童或青少年,病灶逐渐自行吸收或钙化。肺内原发病灶邻近胸膜,可在人体过敏状态下引起胸膜炎。肺部原发病灶常较快地吸收,不留痕迹或仅成为细小钙化灶。肺门淋巴结炎可较长时间不愈,甚至蔓延至附近的纵隔淋巴结。有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远端肺部炎症和继发性支气管扩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较原发综合症更为常见。
原发型结核的肺部原发灶,特别是肺门淋巴结的结核菌常少量进入血循环,从而播散到身体各脏器,常因人体抵抗力旨,仅产生肺尖(或肺上部)、骨、脑、肝、泌尿生殖器官的孤立性病灶而逐渐愈合,但其中结核菌可存活数年之久,具有潜在复发的可能。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多由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但成人更多见的是由继发性肺或肺外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