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殊书屋的特色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5:24:48
为什么有这么多连锁店?

席殊连锁书屋系列访谈
彭:我在一经路上自到书屋附近有很大5-6层的平行住宅构成了书屋的环境。"平行城市"概念其实也代表了你历史观。

张:是的。R.Kaalhaas曾说,今天以前的都是历史。我特认同。大家提到传统,一般的指近代以前,传统一词也是正面的。那么近代以前,传统一词也是正面的。那么近代以后,1949年以后的历史算不算传统?人们对1949年以后的这段建筑历史往往持极端的态度,旧貌换新颜,不破不立。结果要么接受一个全新的东西,要么接受绝对古代的东西,对其它任何东西不感兴趣。这容易造成城市在历史上的割断。雅典就是这样,只认个体文物,然后是新建建筑,结果等于是没有历史的城市里有几个博物馆。对于我的工作来说,对历史不作价值判断,糨们是一种存在。

3. 万能角钢体系·阅读空间与阳台· 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人体尺度

彭:万能角钢这种半成品的使用,保证了这个外地工程的建成质量。

张:在做北京书屋时我们还不太熟悉材料,一开始构思脱离材料,南昌则不是,定材料和构思是同步的。材料定了才能有比较清楚的结构上的考虑,否则比较抽象。而且一个建筑或室内设计,现场加工越少,质量越能控制。

彭:二楼的总计空间很有特点,完全的落地窗,阳光充足,形成了书墙外一个相对舒缓的空间。

张:这块以前是通长的阳台。现在从外面还能到斜的阳台挑梁。特有意思。

彭:书屋外墙没做贴面,保留了原来的水泥砂浆抹面,它和靡砂透明玻璃在一起关系很自然。

张:其实自然的材料在一起,怎么搭都没关系。一块石头一块钢板、一块玻璃,在一起就是不会难受。可附在表面的材料,要人工地去构图设计反而很难。一个很"安静"的设计应该有清楚的逻辑,可材料各自都包含了自身的逻辑。这个逻辑一上来就是力学的逻辑。比如一根竹子是细的,砖一定砌成垛,加工方式改变某些逻辑又形成某些逻辑,建造则要顺应它们。

彭:书墙在人手能及的中国部分摆书, 上下则为储藏。但书墙之间似乎距离不够,当两人以正常姿势选书时,第三人还可通行。但当一个弯身找最下一格书时,第三人通行就难了。书屋已经尽最大可能地安排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