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春节的习俗都有些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3:45:40
越多越好

汉族过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腊八粥的香味,最先使过年的气氛在家家户户呈现出来。腊八粥的配制特别丰富:红枣、栗子、薏仁米、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杂豆瓣及五颜六色的各样果脯,远远不止八种。亲朋好友之间,还有互相馈赠腊八粥的习俗。另外,祖国南北在腊八粥的内容中也有一些差异。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儿”,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据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供玉皇据以赏罚,于是,百姓们供上红烛、糖瓜,企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据说七天以后大年三十晚上,他还要与众神同来人间过年,届时各家则举行“接神”、“接灶”仪式。

  腊月二十四,为“扫房日”,此后家家户户焕然一新,各店铺、百姓人家,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家富人宁,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除夕这天,祭祖、接神、接灶、好不热闹。大家已不再劳作,游子们千里迢迢,也要赶回来,合家欢聚一堂。北方人包水饺,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征兆。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尽情娱乐。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四面八方鞭炮齐鸣,欢庆活动进入高潮。初一一大早,热热闹闹的拜年便拉开了序幕。

  蒙古族的“白月”:蒙古族过春节叫“白月”,蒙古语称“查干萨拉”。因为蒙古族风俗尚白,以白色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所以把岁首正月称为“白月”,白月元旦也被称为“白节”。

  蒙古族也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春节”,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室,到傍晚开始“祭火”。由长辈点九个小灯,将祭品投入旺火中烧,口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蒙古人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发达。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迎新”。家家户户准备各色蒙古族风味食品。年三十这一天最热闹,全家喜换新装,欢聚一堂,上午上供祭佛,蒙古人家中都设有佛柜;晚上,开始祭祖先,在院外平旷之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长辈口中高声念诵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盅不断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祖之后,全家上席,晚辈向长辈敬酒,为其送旧迎新。接下来便是通宵达旦举家欢度。新春一到,便摆桌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