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影片的长度都只有一个半小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13:44
为什么大多数影片的长度都只有一个半小时?我还看到了有关的报道说某某电影为了参选电影节,“忍痛”把片长删到了90分钟左右。但是也有像《泰坦尼克号》和《金刚》那样2、3个小时的电影。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据以前的研究认为90分钟以内观众的注意力一般能够较好的保持,时间太长的话就无法保证观影效果,另外还要考虑放映周期的问题,若电影太长一天就放不了几场。因此一般都会要求剪到90分钟以内。当然也会有电影节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虽然实际上这在发行的时候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会和跟电影的内容妥协达保持到一定的长度。不过一般来说商业影片也会因为制片发行方要求而“忍痛”的,因此之后推出的DVD会有标注"Director's cut"、"Extended Cut"、"Extended Edition"等等“加长版”,将影院版中被忍痛删除的部分加入其中,满足大部分影迷的需求

从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来说,120分钟左右的电影是最合适的时长。

一是观众的生理周期,人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时间也就是120分钟之内。
(我个人的最高纪录是在电影院里连看《指环王》三部曲连放,大概11个小时。中间自然是各种昏睡,完全是一个体力活儿。)

二是成本核算,120分钟以内的电影能够在成本和票价之间形成一个平衡。

三是经济规律,超长的电影不是没有,但票价很难就因此卖的更贵。除了要考虑到观众的消费习惯外,制片方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风险。
(顺便吐个槽,《金陵十三钗》的最低票价是40,也就是说观众买票的价格最少是80,张伟平的理由就是我的片子长而且有大明星大场面所以要卖的贵。这个理由其实挺牵强的,因为高投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影人次,而不是为了提高票价。按照这种逻辑,《阿凡达》的票价该定多少钱呢?虽然电影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最低票价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会是整个产业链。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今年火爆起来的团购网站,因为之前的团购电影票都是按照最低票价35来计算的,现在就会出现需要观众加钱才能看的情况,对于电影院的经营者来说会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而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这种价格上的变化会对观影人次造成什么影响,还需观望。我期待今年贺岁档的观众能够迎头给他一棍。)

从创作角度来说,90分钟的电影一般是特定类型的影片才采用的形式,主要是恐怖片、青春片等不太在乎故事形式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