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铭的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40:59
来帮偶的忙啊!!

李鼎铭(1881—1947)陕西米脂人,少年时期勤奋攻读经史,兼学中医,后考取廪生。辛亥革命时,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封建迷信。曾任国民党米脂县一个区的“肃反委员会”主任。对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他开始时并不认同,后经他的儿子、共产党员李立果的影响、说服和研读社会主义书籍,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比较,他发现共产党胸怀坦荡,以民族大业为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从而对共产党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开幕了。在这次会议上,李鼎铭当选为副议长(后经毛主席提名,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在热烈的掌声中,李老先生拄着拐杖登上主席台,从容不迫地发表演说,讲自己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还就党内外团结问题和如何克服边区所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就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困难的时期,如何度过难关、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是当时我们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李鼎铭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此进行了深深的思考,他经过与几位参议员商量酝酿,向大会提交了这一提案,提案总的原则是:“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反官僚主义”。

  这一提案提出后,立刻引起了很大反响,正值抗日救国紧急关头,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们进攻,此时精兵简政,岂不是自己束手就擒?一些议员提出质疑。但毛泽东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良药。”毛泽东在事先批阅各项提案时,就已注意到了李鼎铭的这一提案,他把重要的段落用红笔圈就并摘录在本子上,还加上了批语。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多数议员改变了看法,认为“精兵简政”的提案,对于及时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不但适时中肯,而且具有远见卓识,可称得上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18日,李鼎铭的这一提案以165票的高票数获得通过,决议“交政府速办”。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这是在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克服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和休养生息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毛泽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