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呐喊彷徨看人性的价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4:19:33

《呐喊》和《彷徨》是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下所产生的作品,
有人从字面上作品相之谈,以为《彷徨》显示了作者的更浓
重一些的"悲观思想",或者另外有人从《彷徨》的卷头所引
《离骚》的句子,认为这表示了作者思想"转变"的起点,故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看来,这两个见解,都成问题,我
以为《呐喊》和《彷徨》里所表见的作者宇宙观并无一致,但
是作者观察现实时所取的角度却显然有殊。《呐喊》是作者在
一方面虽然觉得那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未能"彻底",但
另一方面又认定在反封建这点上应给予赞助,--是在这样
的立点上他发出了他的"呐喊"的,所以《呐喊》主要地表
现了那些长起受封建势力压迫与麻醉的人们,在怎样痛苦地
而又麻痹地生活着,他们有急怒,而又如何愚昧,他们不明
白生活痛苦的来源,他们有起见,固执,然而他们能哭能笑,
敢哭敢笑,而且敢于咒诅;象一条红线似的贯穿于他们的痛
苦而又麻痹的生活之中的,是他们对于生活之执著,他们的
生命力之旺盛和坚强!他们是"大地的儿女"从泥土里出来,
被缚札于泥土,终身不能离开泥土的人。在这样的人们身上,
作者看见了革命的力量,然而还没有看见革命的人物;这一
股革命的力量,需要去唤醒,但唤醒了以后,需要给他们以
斗争的"武器",作者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那里,没有
看见那种武器,所以他曾说,唤醒了以后而仍旧被禁在黑屋
子里是加倍的痛苦。然而作者终于发出了雄壮的"呐喊"。
《彷徨》呢,则是在于作者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
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毕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
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所
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
生了《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