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古代的词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 谁能举个例子```? 谢谢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06:03

古代散文和现在的散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诸子百家,什么韩非子、墨子啊那些人为宣扬自己家的言论写的文章,哲理性强,如《荀子》里的《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书名叫《**子》的一般都是这一类
历史散文
顾名思义就是和历史有关的,著作有《战国策》、《左传》、《国语》等,主要写一些历史上哪个哪个贤臣怎样讽谏一类的事情,如《战国策.赵策》里的《触龙说赵太后》等等
前者给人感觉象现在的不折不扣的议论文,后者象记叙文,并且夹叙夹议。开始学的时候还真把题材误认为是议论文了呢,后来才知道应该是古代散文。
文字最初可能只是用来作为简单的标识,如不少研究者认为,在一些新石器晚期的陶器上,已刻有简单的原始文字,其意义大概就是如此。其后人们又用文字记录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如商人占卜之后,常把所问的内容与结果刻在占卜用的甲骨上,并将之收藏保存下来,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文献。一般谈论中国古代的文,都追溯到商代的卜辞,如朱自清《经典常谈·文》就是。但也正如朱氏所说,“这只算是些句子”,实际上还未成为“文”。商代的文献,应该还有通过其他途径保存下来的,像收在《尚书》中的《盘庚》三篇,其真实性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它的内容比卜辞复杂得多。载于《尚书》的包括《盘庚》在内的商、周两代官方文书,大抵是最高统治者就国家重大事件发表的言论。这些言论虽然还保存着说话的语气,但文字显然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整理的,因此它的意思能够表述得有层次而且比较完整。这些文书构成了古代最早的成篇的文章。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10/ca609248.htm
http://attach.e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