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10:12:15
有份的

饺子,当地俗称“角子”、“煮角子”、“扁食”。人们为什么要吃饺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

一说:女娲炼出五彩石补天后,抟土造人时,由于黄土人的耳朵过冬会被冻掉,所以女娲便在黄土人的耳朵上穿眼拴线,并让他们用嘴咬住线,这样就冻不掉耳朵了。“线”谐音“馅”,咬线为“咬馅”,即吃饺子,这个传说虽然牵强附会,但它却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幻想与自然界做斗争的精神。

一说:汉朝时,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晚年从长沙太守任上告老还乡,正逢寒冬腊月,他一路看到为生计奔忙的穷人,面黄肌瘦,耳朵都冻烂了。冬至那天他在南阳关搭起医棚,烧起大锅,施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药,烧熟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每人给一大碗汤、两个“娇耳”,从冬至一直舍到年三十。穷人吃了,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都被他医好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年冬至、春节都要包“娇耳”(饺儿)吃,后人为便于称呼,就叫做“饺子”。

一说:“饺子”和“交子”谐音,按我国多年来的计时法,半夜的时刻是子时(相当于今天说的二十三点到一点),子时也正是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时刻,这个时刻就叫“交子”。在这个时刻吃饺子,恰好和“岁更交子”相符,主大吉大利。

饺子——交子
古人
在大年三十晚子时的时候吃的,图个吉祥
所以叫做交子
后来音译为“饺子”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