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 的出处及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00:30

水调歌头
身出高处,没有朋友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出自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处不胜寒”原意是承受不了高处的寒冷,胜:能承受。这句写出了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官场勾心斗角愈高愈烈欲登又忧之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抒发作者孤独,冷清,落寞,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
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
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
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
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
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
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
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
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
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
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
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
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