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在中国古代是否有特殊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0:05:01
今日细读红楼,发现“三百六十五”出现多处,觉得必有其含义
按阳历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是中国古代是按农历纪年,所以有此问

本人有一假设,就是曹公当时已经引入了阳历计时,但是又缺乏理论根据,请各位高人多多指教

这个数字还有比他更早的,明代中期抗倭英雄戚继光有一首诗
马上作 戚继光 壮志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应该说,古时的一年跟现在的阳历一样,都是三百六十五日。虽说农历按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来算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到三百五十五天。但那时并不像现在以正月初一为大年开始,而是以立春那天为大年开始和结束,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的间隔为十五天多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节气分精确到哪天哪时哪分的了),每个节气加起来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
在古代中国,农历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历法,但是在元末明初,也就是西方天文学开始发达的时候,农历开始借鉴西历的校年法以纠正自身历法的不准确性,在那时候一年基本上可能明确肯定是三百六十五天了。
说了那么多应该可以解惑了吧。你可能满意了,我还不满意啊!加分吧!不满意再找我麻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