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思考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4:52:12
盛世现象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但唐朝前期就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然而在“开元盛世”后的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使唐朝有盛转衰。唐朝的由盛转衰给你什么启示?

防范于未然。
不要只看见眼前所能看见的局面。
要有长远目光,忧患意识

唐朝: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年号是贞观。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贵贱,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魏征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见,即使太宗生气,也不退让。魏征病死,太宗痛哭着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了解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对错,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载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常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开元盛事:
开元(公元713年一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唐朝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历史上叫做“开元盛世”。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当上皇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