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心雕龙 知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14:25:00
就此篇分析骈体文的特点,为什么说他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指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首先骈体文是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所以简化来说就是1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2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3修辞上注重藻饰。4讲究用典。
骈文的文体规范特别严格,采用骈文的形式来写理论性的文章,就像带着镣铐一样受到束缚。但是本文作者在不违背这些文体规范的前提下,能把一篇理论性文章写得逻辑严谨,内容充实,又文畅理顺,词采斐然。所以说是虽“带镣铐”而能“跳舞”
带着镣铐的舞蹈,寓意是有所束缚.一般用来比喻有很好的行动或者想法却被一些外在因数牵制无法完全自由发展

喜欢:
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若问为什么,第一念头没有为什么
读起来爽

正文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