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自哪本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42:16

最早的完全用这个句式是在哪本书中不明。但查语料库的结果是,这句话这样说,不晚于清朝(清白话小说中已有)。
至于单说“知其然”或“不知其所以然”,都可以上溯至先秦时,如《庄子》中就有“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最早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也就是这句话在意思上的源头,应该北宋时朱熹。
朱熹的《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中有:“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句式最近。
而在《朱子语类》中,多次出现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问题。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
卷二十三,讲《论语》时有:
问:“‘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如此说得否?”曰:“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 ‘天命之谓性’。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

最早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也就是这句话在意思上的源头,应该北宋时朱熹。
朱熹的《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中有:“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句式最近。
而在《朱子语类》中,多次出现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问题。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
卷二十三,讲《论语》时有:
问:“‘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如此说得否?”曰:“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 ‘天命之谓性’。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