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翻译除肉刑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4:14:23
就是那个从〈盖闻有虞氏之时〉开始哈

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⑨,而民不犯。何则⑩?至治也(11)。今法有肉刑三(12),而*不止(13),其咎安在(14)?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15)。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16)。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17),刻肌肤,终身不息(18),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释:⑨画衣冠:以画有特别的图形或颜色的衣帽来象征各种刑罚。章服:指给罪犯穿上有特定标志的衣服。章,彩色。僇(lù,陆):侮辱,羞辱。按:相传上古有所谓象刑,即以特异服饰象征五刑,以示耻辱,而不用肉刑,未必可信。⑩何则:为什么呢?则,语气词。(11)至治:政治清明达到了顶点。至,到达极点的。(12)肉刑三:古代的三种肉刑,一般指黥(脸上刺字)、劓(割去鼻子)、刖(断足)。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是指劓、刖、宫(残害生殖机能)三种肉刑。(13)*:指违法犯罪的人与事。(14)咎:过失,罪责。(15)驯道不纯:教导的方法不恰当。驯通“训”,教导。纯,善,好。陷焉:意思是陷入犯罪的境地。(16)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泂酌》。恺(kǎi,凯)悌,指平易近人。(17)支:同“肢”。(18)息:生长。

翻译:曾经听说在有虞氏的时候,犯罪的人都被穿上画有特别图形标志的衣服(标志为罪人)来侮辱他,于是人们都不敢犯罪.为什么呢?是因为政治清明的很的缘故.现在的肉刑有三种,却不能制止住犯罪的增多(无论人或者事,都可以这样代替),其中的原因(也就是过失)在那里呢?这些是因为我德行不足而导致对人们的教诲不够明晰(我自己把反问改做陈述句了,觉得这样顺畅)我很惭愧.因为教诲的不恰当而使人民陷入这个犯罪恶习(或许这两句换下前后位置)古人的诗中尚且说"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而现在人们有了过错,没去教导却给他们施加刑法,(他们)就算是想改过自新却也不能由得自己了.我很怜悯他们.(因为)经过刑法则会伤害到肢体,被断掉的肢体终身都不会再生长出来,这样是何等的痛苦且显得多么的没有德行(仁义)啊,这样的话又怎么能符合是人民的父母的意义呢!(所以)废除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