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寺庵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5:00:52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在日本,佛教各宗宗祖(该宗创立人)被祭祀之处才称为庙,没有任何寺院称为庙的。由于某些原因,庙也有被道士占据的,更有极少僧人栖庙为生(如上海的下海庙)。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庵本义: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庙:佛教的寺院和道教的观,还有一些风俗传统供奉神仙的地方都叫庙
叫我说啊,庙在非宗教人眼力就住神仙的地方(他们把佛和三清等,也看成神仙)
比如说,二郎庙,土地庙,等等
庵:也叫庵堂,是住女神仙的地方,"级别"小于庙,(过去男尊女卑)

庙:道教(乾道)寺:佛教(不分)庵:道教(坤道),佛教(比丘尼)

二者差不多吧

简单来说,庙是和尚在的,庵是尼姑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