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卑的人如何走出自卑并成功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15:06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 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1870年2月7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富裕的粮食商家庭,不过,在阿德勒的记忆中,家境的富裕似乎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多少快乐的感觉。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老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5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应该说,阿德勒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1895年阿德勒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曾任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后因强调社会因素和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而与弗洛伊德发生明显的分歧。1912年,阿德勒自成一派,称为“个体心理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阿德勒作为医生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务,以后他在维也纳成立儿童指导诊疗所。1926年到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192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1934年定居美国,并成为长岛医学院的医学心理学教授。1937年赴阿伯丁作演讲旅行。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主张人生而具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他把这种内驱力叫作“追求优越”,意思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存在身心的缺陷,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欲求,而且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抵偿了缺陷,还发展为优点。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或称“生活风格”。生活风格这个概念对当代主张心理学采用特殊规律研究法的心理学家有影响。阿德勒晚期还提出所谓“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主张人在塑造自己人格和命运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1914)、《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理解人类本性》(1918)、《神经症问题》(1932)等。

李践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