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是哪的民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16:41:54

河南
http://news.shangdu.com/henan/3000001/2006/12/22/2006-12-22_507925_3000001.shtml

随便找个人问一下,知道哪首“河南民歌”?答案都是《编花篮》,很少有人说出第二首“河南民歌”。《编花篮》作为“河南民歌”被传唱了近半个世纪。但是,河南省检察院退休干部、今年76岁的郭复善认为,这首歌是他谱曲的,是“原创歌曲”,不是“民歌”。歌词原本是“摘棉花”,而不是什么“摘牡丹”。《编花篮》到底是谁的?又是怎么被“改头换面”的?

【20年维权之路】 《编花篮》是我“编”的,怎么还说是民歌?

12月19日上午,郑州晴冷,记者来到人民路郭复善老先生的家。郭老师今年76岁,戴着一副老花镜,看上去精神不错。郭老师家里还有一位客人——天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建兵。王律师说,他是听说郭老师要“维权”,主动上门“服务”的。

在郭老师书房,一个小书柜上摆满了与《编花篮》相关的音像制品,记者随便翻了翻,多把《编花篮》注为“河南民歌”。

郭老师拿出两张光碟给记者和王律师看,分别是中国唱片总公司2004年出版的《民族歌坛名人》和2005年出版的《民间小调》,两张光碟都收录有《编花篮》,均注为“河南民歌”。

正是这两张光碟的出版,再次引起了郭复善老人“维权”的想法。

“1986年,我发现中国唱片公司北京分公司出版的磁带中把《编花篮》当做‘河南民歌’。”郭老师说,他给对方致信要求“恢复词曲原貌”。对方在回信中称,“不知道歌曲是你们创作的,以后再版时再恢复”,并寄来30元稿费。“没想到20年过去了,《编花篮》还是署名‘河南民歌’”。

今年3月,作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郭复善给协会寄去了从市面上购买的侵权作品,委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追究中国唱片总公司的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