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08:59

魔方,magic cube 又叫魔术方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当初他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块可以随意转动而不散开,不仅是个机械难题,这牵涉到木制的轴心,座和榫头等。直到魔方在手时,他将魔方转了几下后,才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而且困难的问题。鲁毕克就决心大量生产这种玩具。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

魔方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智力玩具。又称鲁毕克方块。1974年由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鲁毕克发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风行于欧美及全世界。

魔方系由富于弹性的硬塑料制成的6面正方体。核心是一个轴,并由26个小正方体组成。包括中心方块6个,固定不动,只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8个(3面有色)可转动。边缘方块12个(2面有色)亦可转动。玩具在出售时,小立方体的排列使大立方体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所有可能的图案构成约为4.3×10。玩法是将打乱的立方体通过转动尽快恢复成六面成单一颜色

魔方种类较多,平常说的都是最常见的三阶立方体魔方。其实,也有二阶、四阶、五阶等各种立方体魔方。还有其它的多面体魔方,面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

三阶立方体魔方由26个小方块和一个三维十字连接轴组成,小方块有6个在面中心,8个在角上,12个在棱上,物理结构非常巧妙。它每个面纵横都分为三层,每层都可自由转动,通过层的转动改变小方块在立方体上的位置,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没有两个小块是完全相同的。立方体各个面上有颜色,同一个面的各个方块的颜色相同,面与面之间颜色都不相同。这种最初状态就是魔方的原始状态。复原魔方就是按照某种规则转动魔方,使其恢复到原始状态。复原魔方要一个好魔方,一双灵巧的手,敏锐的空间想象力和高效实用的转动程序。复原方法有很多种,具体步骤上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也有相通之处,最常见的是一层一层地拼好。

1974年发明,1977年在匈牙利开始发售。20世纪80年代曾在全世界一度造成轰动。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