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概括在民族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各阶层的表现及结局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15:06

首先,从国内形势分析:

第一、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专属,在中国也曾发生过。

经济危机是“过剩”的危机,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型;一种是需求“过剩”型。在这里,我们结合国情内容,只谈“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 ——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也自然不能谈论“需求过剩”的问题。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从一次危机开始,中间必然会经历危机发生、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而后又转入下一次危机,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据有关资料表明[3] :中国自1958年到1994年的36年里总共爆发过四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次数之频繁、规模是浩大、历时之久,在世界上也是可以排在前几位的。现将有关资料罗列如下:

1、第一次经济危机周期(1958年 ~ 1968年)
① 1958年至1960年,经济危机爆发:在短短的三年里,国家经济赤字达到200亿,财政投资不足,就业率严重下降,导致政府不得不动员2000万的城市人到农村去生产自救;
② 1960年至1962年,进入经济萧条期:国家财政进一步萎缩,而且国家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情景十分的惨淡;
③ 1962年至1963年,经济复苏期: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政府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式经济改革为“以队为基础” 的村落经济,并允许农民搞“三自一包”;
④ 1963年至1968年,经济高涨期:国家经济初步好转,政府加大了工业上的投资,国家财政迅速提升。

2、第二次经济危机周期(1978年 ~ 1986年)
① 1978年至1979年,经济危机爆发:国家财政赤字比上一次还要高5% ;
② 1979年至1981年,进入经济萧条期:走出农村改革第一步“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 1981年至1983年,经济复苏期:由于全国范围农村土地的再分配和农村自由市场的开放,粮食产量每年创历史纪录的增加20% 。中国农民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农业产值也提高到工农业总产值的40% 左右;
④ 1983年至1986年,经济高涨期: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加快。

3、第三次经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