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萧红写《呼兰河传》时的写作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8:32:25
听说萧红在写《呼兰河传》时生活有困难,遇到许多挫折,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具体是哪些

萧红的《呼兰河传》出版於一九四三年,以散文诗的娓娓笔调倾诉了一个东北
小镇的生活。小镇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居民生性乐观,日子并不寂寞。女主人公的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令孙女忘却了父亲的冷漠和母亲的刁难。女主人公也依恋祖父,跟他学习《千家诗》,以慰藉祖父失去祖母的悲苦。女主人公的众多邻居过著缺少文化的愚昧生活,有的悲惨地死去,有的却坚韧地活下来。十多年过去了,离开故乡的女主人公万般怀念那个度过童年的小镇。
《呼兰河传》再现了东北小镇城卑琐平凡的生活与民众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
时间与距离赋予了作者巨大的情感力量。正如萧红在书中结尾所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裏了。」
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活跃著一大批与萧红地位相当的作家,然而经过岁月流逝
,人们记得的仍是这个创作远非等身的女作家,因为她的创作符合鲁迅的观点:「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真正具有审美和认识价值的「地方色彩」,定然是民族大文化背景衬托下的地域文化色调。
萧红,黑龙江呼兰县人,生於一九一一年,幼年丧母,随祖父生活,二十岁为
抗父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在困境中开始写作,不久与作家萧军同居,后一起赴沪,与鲁迅相识,过从甚密。
一九三五年,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是当时文学界最早反映东北人
民抗日斗争的作品之一,轰动当时的文坛,奠定了她文学创作生涯的基础。
一九四二年,萧红病逝於香港,作家茅盾称赞《呼兰河传》是「叙事诗,是多
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凉的歌谣」。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x/05-xiao_h/009.htm

5621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