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大气状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1:59:04



2001年青岛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2毫克/立方米,较2000年降低5.5%;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较2000年降低8.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开展空气自动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连续两年达标。从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7天,优良率86.8%;因受西北地区沙尘暴影响,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以上的天气为2天,全部集中在春季。

尽管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大气环境问题:

2001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百分率为90.9%,可吸入颗粒物成为青岛市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各功能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明显偏高,尚未完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且市区年平均降尘量明显升高,再加上沙尘暴、浮尘天气影响,颗粒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青岛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1年冬季受全国优质低硫煤市场紧张影响,空气中 S O2反弹明显。根据监测资料,2001年夏、冬季 SO2平均浓度之比约为1:4。

近五年青岛市环境空气 N O2与 S O2污染负荷系数比值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城区的扩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青岛市煤烟型污染的地位在逐渐降低,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地位逐渐升高。

针对上述环境问题,青岛市一直采取积极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001年认真落实《青岛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加强煤炭含硫量抽检工作,继续淘汰燃煤锅炉,截至2001年底,市区共淘汰燃煤锅炉1992台;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排气检测力度,市区机动车排气达标率已达82.96%。尽管采取了上述对策,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建议今后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继续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加大老市区工业企业的搬迁力度,进一步减轻市区的大气污染负荷;

(2)确保引进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天然气,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并使用绿色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全市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3)继续控煤并完善煤炭市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