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高手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2:07:51
详细阐述电子效应与亲电反应亲核反应的关系。最好有实例

1. 诱导效应
因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极性不同,σ键电子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引起诱导效应,诱导效应是指σ电子的偏移,是一种永久性的效应。诱导效应沿着σ键传递,但急剧减弱,相隔3个键后,诱导效应几乎消失。
诱导效应用“I”表示,在讨论其方向时,以氢为标准。电负性大于氢的原子或基团产生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称为吸电子诱导效应;电负性小于氢的原子或基团产生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称为推电子诱导效应。
如卤代烷,由于卤素原子有较强的电负性,与碳原子形成C-X键时,共用电子偏向卤原子,而使共价键具有较大的极性,易发生亲核取代.
2. 共轭效应
因电子云密度的差异而引起的电子云通过共轭体系向某一方向传递的电子效应成为共轭效应。共轭效应是指π电子(或p电子)的位移,沿共轭链传递,贯穿整个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共轭体系可分为π-π共轭 、p-π共轭 和 p-p 共轭三种。
3. 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是指 C-H σ键与p轨道或π键之间的电子云一定程度的交盖而产生的电子效应。超共轭效应是推电子的电子效应,与 p 轨道或π键相邻碳上的 C-H 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
超共轭效应是指σ电子的位移,可分为σ-π超共轭和σ-p 超共轭两种。

这也只是三种电子效应.具体地来讲.这是个大问题.有机化学反应除了电子效应外还有空间效应.而且不同类型的有机物的反应与电子效应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不能用几段话就要可以解释.

你随便找本大学课本上都有,要详细的是吧,去看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高中的时候把这本吃透的都能保送。

亲电反应分为亲电加成和亲电取代
亲电加成是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如烯烃与卤素,卤化氢,硫酸,水等的合成。
亲电取代是含有正离子或带有部分正电荷的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如苯环上发生的取代反应,多数是亲电取代。
亲核反应也分为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
亲核取代是负离子,如OH- CN- RO- NO3-等,或具有富电子的基如 :NH3,容易亲近带正电的核,因此把产生这些负电子和基的物质,如NaOH,NaOR,NaCN,NH3,A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