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的独特的方言与山西方言有较大的不同,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0:17:57
与历史有关?

是历史造成的.多次的变化和民族融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
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腹部,太原盆地南端,总面积1253平方公里,人口45万,距太原90公里。平遥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赵国。秦置平陶县,西汉置京陵、中都县。北魏始光元年( 424),改平陶为平遥至今。

平遥古城位于县境北部。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奎星楼和瓮城等建筑。

整个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俗称“乌龟城”。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对称式布局,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城内街道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称。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致。沿街筑二层阁楼,开设店铺,后接四合院,形成前街后宅功能明确的格局。现今逐步开辟成明清商贸一条街,很受游人欢迎。

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古城内基本以古建和民居为主。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二进和三进的“日”和“目”字型基本布局形式。主建筑正房为三间或五间砖拱券窑洞,前面建木构披檐,明柱上有雀替和木雕。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照壁,风水楼;东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木结构瓦屋顶,街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轴线上,街门对面有影壁。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大约有400多处。

平遥人杰地灵,哺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历史上有西晋文学孙楚,东晋文学家孙盛,著名玄言诗人孙绰;有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侯士敏、刘胡兰式的抗日女英雄梁奔前。当代也涌现出了许多神州栋梁,学界名流。有经济学家李予昂、外交家郝德青、历史学家候外庐、美术家李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瑶、歌唱家郭兰英、作曲家巩志伟、语言学家侯精一等等。这些杰出人物,是平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