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挞虏 恢复中华”中的”挞虏”指的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00:29
如果指的是驱除满清,继而恢复中华,那么满族人就被排除在"中华之外".这样理解,满人不就成了外国人了? 清史不就变成了殖民史?那么中华民族又如何理解? 是不是当年孙先生的提法有误,还是本来没错误,后来为了为政治服务,进行了修正?谢谢.

清朝是可以说是殖民史,因为满洲民族是通古斯民族,可以算是外国人。
现在所说的中华民族是指认同中国的56个民族,包括满洲族(民国时期才改称满族)。
而原来按照文化、血缘等划分的中华民族应该不包括满族,因为满族的语言跟蒙古语和维吾尔语数属一个语系(阿尔泰语系),而且满族属通古斯民族,是北亚民族。
而汉族的汉语属汉藏语系,与藏语和绝大多数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属同一语系(还包括缅甸的缅语)。
藏族与汉族血缘关系和语言都很相近,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是中华民族,与北方民族(满蒙维等等)不同。

那时候的民族主义和现在的和谐社会政策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啊。

● 鞑

(鞑)

dáㄉㄚˊ

◎ 〔~靼(dá)〕a.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b.独联体民族之一。

◎ 〔~子〕旧时称蒙古族人。

● 虏

(虏)

lǔㄌㄨˇ

◎ 俘获:~获。俘~。(a.打仗时捉住敌人;b.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 俘获的人。

◎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是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誓词,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不仅是资产阶级力求推翻封建统治阶级的口号,同时也是在当时特定政治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民族主义。

是指满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