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童年生活(拜托,急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56:45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顶尖级大文豪。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者,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这些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建树。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奠基石和纪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杂文创作,不仅跟他的小说同样是并峙的高峰,而且这种由他所开创的文学体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维的结晶,却又包含着烈火燃烧般的情感,以及鲜明灵动的形象,璀璨华美的文采,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被压榨和欺凌中间,不断挣扎、抗争、追求和探索一条崭新道路的心灵史、性格史和文化史,从而渗透出异常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经典,同时又是对于整部世界文学史的卓越贡献。

  我们认为鲁迅的童年对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