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09:18

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途有所不经,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有的道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可以不打,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土地可以不争,国君的命令也并不是件件都必须听从。

意思古代行军打仗,统帅都必须要有皇帝的虎符
(平时是一分为二,统帅和皇帝手里各一半,出兵时必须合二为一,才能号令士兵),
而统帅出兵后虎符就在统帅手里了,在战争中,统帅拥有号令所有士兵的权利,
不受皇帝的制约,所以理解来说就是将军在外面行军打仗,可以不受君王的号令,完全由自己做主.

大体意思是说:将军在外打仗,国君的命令有些是不听的. 意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君非吾,焉知呼. 要给将军足够的军权,相信将军的判断. 不过,..基本上 打胜了 什么事情都没有.. 如果打输了 是要砍头的. 类似于 军令状.. 生死签 你可以不听我的..但是如果你输了 你就要死... 1搂和2楼的 合在一起 就很完整了.
我纯粹 是 画蛇添足了一下...

将军在外面打仗形势瞬息万变.将军要根据战场具体情况指挥军队.不能机械的依照君王的命令.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

君主更多的是政治的因素。

将军军事的成分多些,

有一些军政分离的意思。

还有就是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君主不一定能悉得前线战况,而且所谓君令真假难辨,

兵者,诡道也。

将军领兵在外,要有一定的军事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