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洋地黄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11:55

所谓洋地黄化是传统的说法,即将总量的1/2、1/4、1/4每间隔4~6小时1次;在完成洋地黄化量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口服地高辛维持量。以前认为,强心苷的疗效必须达到洋地黄化量后才能显效,故用药时均采用先在数日(1~3日)内给负荷量以达到洋地黄化,然后再给维持量以维持疗效,但此法计算麻烦,且易引起中毒(发生率为15%~20%)。近年来研究证明,少量强心苷即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随着剂量的积累,收缩力也相应地增强。因而提出了“每日维持量疗法”的给药方案,即每天给予相当于维持量或稍大于维持量的剂量,如地高辛(半衰期平均为36小时),每日口服0.25mg,经5个半衰期(约6~8天),即可达到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治疗效果,可适当增加剂量。此法既方便,又不易发生中毒反应。但如果病情较急而药物半衰期较长(如洋地黄毒苷),为较快达到有效浓度,仍须按洋地黄化给药,但剂量需因人而异。目前主要提倡个体洋地黄化:“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功能好转或未恶化而又无洋地黄过量的EKC证据的剂量为该者最合适剂量”,即房颤之室率或窦率在安静状态下70-80次/min,活动时<90次/min的剂量。一般而言,地戈辛0.25mg/d或更小,最大剂量<0.5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