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铁花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49:23
胡适的父亲

文化大师胡适的父亲,大号胡铁花。这当然不是古龙笔下的武侠名人、楚留香的好友胡铁花,而是中过秀才、当过知州的胡铁花。胡适的父亲本名胡传,铁花是他的字。他最后的官职是台东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在清朝的台湾,这个官职不算小,但他更闻名于世的是诗才。胡适曾谦逊自己不会写诗,《尝试集》那类白话诗也确不以文采见长。但胡适的父亲胡铁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我读过他的一些诗,奔驰、狂放而富有生气——“仰视飞云天外起,酒酣愁听大风歌”,在万马齐喑的晚清,应该是踔厉飞扬的。然而,在胡适绚烂的文学冠冕上,我们找不到他父亲的名字。胡传不甘心做个文人,他前往京师寻找报国机会,又怀揣一封介绍书,走了四十二天,到达冰天雪地的吉林,面见钦差大臣吴大徵,要求随大清使节去解决中俄边界纠纷。吴大徵好奇地接纳了这个少年。据说,吴大徵曾称赞胡传有治省之才,这也许是胡适的一家之言,但胡传却的确是个称职的地方官。当时台湾刚刚建省,在朝廷大臣心目中是个瘴疠蛮荒的苦地方。胡铁花却主动请缨,离开怀孕待产的妻子,来不及看一眼新生爱子,就踏上了茫茫海路。
胡传到达台湾的时候,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改革,已经人去政亡。东海危机乌云般翻卷在上空,到处是不安谧的波涛。胡传穷尽心血写下了第一部《全台兵备志》。他一定又像勘察中俄边境那样,走进了台湾岛的森林、山峡、海口,踏遍了郑成功时代的城垛和荷兰人留下的赤莰城。“华严世界,任凭我,踏遍云山千叠……”然而在王朝末日,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梦想。三年后,中日甲午战争打响,胡传征募兵勇、守卫台东,但他的剑还未出鞘,就被光绪皇帝割让台湾的诏书冻住了。皇帝下旨:所有在台官员一律内渡,将台湾交接日本。胡传拒绝奉旨,做了封建文人最大的反抗。他四处奔走,募兵保台,又徒步行走到台南,衣衫蓝缕,面见黑旗军老将刘永福,以书生之身要求参战。我想,胡适身上那打破千年文字八股的躁动血液,就流动在他父亲喷薄的脉管中。

胡传病倒了,被刘永福护送回到厦门,几天后死于时疫。那是日军攻占八卦山的第二天。作为《全台兵备志》的作者,他应该是最知道八卦山对台南战略意义的人。与其说他死于时疫,不如说他死于台湾陷落的可怕命运。据说,胡传的家乡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传奇,也许战死是胡传最美丽的神话。他壮硕的身躯,停歇在南国的红色土地上,仿佛关于历史和未来的无字之书。我注意到,胡适出生在189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