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18:17
朊病毒疾病(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包括人的克雅氏病(CJD)、震颤病以及动物的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等。多年来,人们对朊病毒的致病机制有了深入了解,目前广为接受的朊病毒假说认为正常朊蛋白PrPC可在未知因素的作用下转化成致病朊病毒PrPSC,一旦PrPSC形成,可催化更多的PrPC向PrPSC转变,最终导致神经组织退化和病变。那么,现在世界科学界能否回答:朊病毒是怎么产生的呢?

朊病毒(Proteinaceousinfectionparticle,简称prion,又称朊蛋白,普列昂或蛋白质浸染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蛋白因子。虽然它们在细胞内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引起一系列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s,如疯牛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羊搔痒症Scrapie)的根源。这些疾病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B·布鲁辛纳博士(StanleyB.Prusiner)于1982年发现的。推测朊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没有核酸。在这之前,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等)都有可自我复制的核酸。

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c(c代表细胞cellular)的蛋白质组成的,可以在细胞的膜上找到。此PrPc正常结构为4个螺旋结构,由于不明原因使其中两个螺旋结构异构为褶板样结构,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Sc代表Scrapie)。PrpSC无法被正常的蛋白酶分解,堆积在脑组织中,尤其是神经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零(Apoptosis)。继而星状细胞移除凋零死亡的神经细胞,形成脑组织空洞化。根据脑部受损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如果感染大脑皮层,则会引起记忆下降。

朊病毒没有引起免疫系统察觉的原因是,它们的“安全形式”从个体出生的一刻起就存在于体内。“危险”朊病毒与之的差别只是它们的折叠结构有细微的差别。

朊病毒在直接与受感染的组织接触时感染性很强。例如,人们可能会因为注射直接来源于人类脑下垂体的生长激素而感染Creutzfeldt-Jakob疾病,或通过脑部外科手术的仪器传染(朊病毒可以幸存于通常为外科器械消毒的高压灭菌器)。通常也认为,食用受感染的动物可以通过积累缓慢引起疾病,特别是世代间积累的同类相食或类似的行为。这种风险已经在日本被证实,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农场已经不再接受反刍动物蛋白质粉末(如牛骨粉)。

迄今为止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朊蛋白都是危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