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问牛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55:43

【成语】丙吉问牛
【出处】《汉书·丙吉传》
【典故原文】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典故解释】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
【例句】作为官员要像丙吉问牛那样关心百姓疾苦。

丙吉看到牛喘便询问,但是兵刑钱谷的问题却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有各自的能力和职责,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
丙吉外出,遇到清道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经过这里却不闻不问,掾史特别觉得奇怪。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赶牛,牛气喘急,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随员骑马过去问:“追牛走了几里了?”掾史更觉得丞相不问群斗而问追牛的事,太不恰当了,有的因此讥刺丙吉,丙吉说:“老百姓争斗,相互杀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我的职责是)年终奏请实行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不应当在路上过问(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将会伤害全国百姓,因此而问这事。”(听了这番话),掾史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
丙吉:汉朝人,做过宰相。
“问牛喘”典故: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
译文如下:
丙吉看到牛喘便询问,但是兵刑钱谷的问题却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有各自的能力和职责,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