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的语段寓意感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02:52
一定要好感悟哦.谢谢!

坐忘:《庄子·大宗师》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的理想天地就是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而“坐忘”境界就是道家庄子追求的最终极乐。庄子的“坐忘”,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和“禅定”,而纯属个体的主观修养和主观精神体验。先来看看庄子是如何论述的。

在《庄子.大宗师》有一段虚拟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阐释何为“坐忘”。这段文字记载,颜回对老师说:“回益也”,意思是告诉老师自己有了进步,孔子说:“何谓也?”颜回告诉老师:“回忘礼乐矣”,孔子说,很好,但做的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说“回忘仁义矣”。孔子仍然说,很好,但还做的不够。直到后来颜回说“回坐忘矣”,孔子听了后,蹴然(非常惊奇)问曰:“何谓坐忘?”,因为在儒家的“词典”里根本没有“坐忘”这个词汇。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学生解释的意思是给说,遗忘了自己的肢体,摆脱了自己的聪明,离弃本身,忘掉知识,与大道融为一体,这就叫“坐忘”。颜回的回答,不仅受到老师的大加赞许,而且孔子还表示自己也要追随其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纯属一篇寓言,“仁义”、“礼乐”,本来是儒家的根本思想,在这里不仅被孔子的最得意的弟子所摒弃遗忘,更有甚者,连孔子都欣赏学生所说的“坐忘”。庄子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来否定儒家主张,同时也就宣扬了道家精神自由的“坐忘”境界。

庄子的“坐忘”境界,关键在于“离形去知”。所谓离形,与“堕肢体”同义,就是忘身。忘身,不是简单的忘记人的身体存在,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摆脱由生理上的无止境的欲望;所谓“去知”,与“黜聪明”同义,就是摆脱与忘记知识,实际上乃是强调要摒弃人世间那种种“大知”、“小知”;“大言”、“小言”使人心力交瘁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智慧”。所以,庄子所说的“离形去知”,就是告诫人们要从形骸、智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原一个自由、自主的真我。

有了一个自主、自由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