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出坡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20:15
佛教中出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出坡?
不要复制,谢谢

出坡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
在最初的佛教,为了修行忍辱为了降低我慢,僧人们是不起火做饭的。只是去乞食。因为这也是一种修行。现在的小乘佛教国家的僧人们依然保持着次第乞食的佛教仪轨。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中国的百姓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指着施主施舍就很困难。因为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耕禅,而且也成了一种修行方法。出坡就是下地劳作的代名词。

出坡:劳动,因为寺院多在山上要在坡上劳动,所以叫出坡

外出劳动吧

出坡功德殊胜行
文/见楞法师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平时生活之衣食物料,无一不受用现成,全拜福报所赐;天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即是福报具足的最好证明。《四十二章经》亦云,得人身、具六根、生中国、值佛世、闻佛法等等,都是希有难得,唯有福报具足才能成就这些因缘。在修行的旅程中,福报如同燃料,有了能量才能前进,否则志气再高、愿心再大,少了动能也只能望洋兴叹。

福报的胜因不胜枚举,出坡即是其中之一。一天,世尊在逝多林中看见地上的落叶,亲自拿起扫帚扫地。舍利弗、目犍连等弟子见状,亦马上加入行列,将庭园打扫地焕然一新。随后,世尊即开示扫地有「自心清净」、「令他心净」、「诸天欢喜」、「植端正业」、「命终之后生天上」五种功德,希望大众皆能广植清净福田。我国自唐朝开始即有出坡佛事,百丈禅师创立丛林制度,奠定道场规矩,更将砍柴挑水、日常劳动融入佛法当中。直至八十几岁,仍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带领大众出坡作务。

古德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时从教理上得来的知见,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麼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空中楼阁,没有意义。而出坡作务正是动中磨鍊、返照自心的最好时机。平时不易察觉的烦恼,亦可藉由人我交集,磨除内心的执著与习气。

此外,大众一同出坡,亦能放下彼此的坚持,同舟共济,不仅广结善缘,更能创造和谐的气氛。《金刚经》云,若能放下人、我、众生、寿者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出坡不仅自利利他,更是成就佛道的重要助缘。

修行学佛不离俗谛,唯有兼具福德、智慧、禅定三事,道业方易成就。而出坡不仅是修福的良缘,更是修智慧、修禅定的大好时机。我们若能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