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形象特点及其表现方法练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56:43
一.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本诗通过“对酌”一事来表现“我”,共分几个层次?简要说说每层的意思。
2.结合诗句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几其所表现的人物特点。

二.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3.本诗所写的形象是“征人”,从诗歌的内容看,他们是哪一类人?诗歌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生活的?
4.题目可谓“诗眼”,除了点明主体对象外,总点了他们的感情。简要说明他们有哪些“怨”。

三.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景物描写分别是怎样的意蕴?有什么作用?
6.从人物与景物的融合方面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8.本诗中贫女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9.举例说明刻画贫女形象的方法。
10.清人沈德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土写照”,指出了这首诗语意双关的特点。请选诗中两例说明。

五.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1.本诗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蝉”的什么特点?
12.如果说本诗是借物喻人,那么喻指的是哪一类人?特点是什么?“疏桐”、“秋风”又分别喻指什么?

六.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如果单纯从观赏景物的角度看,颔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