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创始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5:37: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

解 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学习与事业关系精辟的总结,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从基础做起,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纵观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名人,无一不是从基础做起,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而有所建树的。
《列子》上记了这样一件事;纪昌向飞卫学射,飞卫告诉他,学射须先学会不眨眼,纪昌回家后,每天躺在织布机下,睁着眼睛看梭板颤动,三年后,梭尖临眼也能做到不眨眼了,飞卫又对纪昌说,学射还须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纪昌又以马尾悬虱于窗,于于视之,慢慢感到虱子大了起来。三年后,视之如轮,到这时候,飞卫才教纪昌学射术。于是纪昌能做到箭中虱心而马尾不断。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熏陶而爱好文学,上中学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过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在小说基本功上下功夫,十几年只是写作,而不让他发表作品,后来莫泊桑的《羊脂球》经福楼拜允许发表,从此一举成名。
我国著名大画家齐白石在年轻时是个篆刻爱好者,为了学好篆刻,他挑了一担础石放在家里,夜以继日的刻着,一边刻一边拿着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了血泡,他也不顾,专心致至地刻呀刻呀……最后,一担础石统统化为泥浆,他的篆刻艺术在磨练中不断长进,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学习与事业关系精辟的总结,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从基础做起,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纵观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名人,无一不是从基础做起,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而有所建树的。
《列子》上记了